释迦摩尼在世时禁止崇拜偶像,为什么现在终生要去崇拜佛和菩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佛教不崇拜偶像,佛像是表法的,是方便法门,简单来说你拜的如果是“像”就是崇拜偶像;如果你拜的是“佛”就不是崇拜偶像。打个比方你看书看得是内容而不是书本身,你学习、相信的是书中的道理和知识,而不是作为载体的书页纸张。
人们看到寺院里善男信女在泥塑木雕面前磕头礼拜,就说佛教是“崇拜偶像”。其实,世界上没有比佛教更不崇拜偶像的了。《经藏》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除自己别无救星。"《欢喜金刚续》说:"众生便是佛,只是心被染,染净是真佛。""世间别无佛,心性是佛陀。因痴变凡俗,无痴轮回尽。"
佛教主张“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起性空”。一再地说明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本体,像冰是水遇冷凝成的,水是氢氧化合而成的,而氢、氧等元素又是由原子核、电子组合的,哪里有不变的实体呢? 因此佛教主张“破相”,何谓破相?就是要打破人类因不明真理而认为“因缘所生的事物”是永存不变的观念。那么“偶像”是不是在佛教所要破除的“相”之列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偶像只是由木、石、泥土饰金而成,也是一种因缘的假合体,当然本体是空的。既然偶像是由“因缘所生”,佛教不能承认它是永存不变的。所以也要破其“相”——破除偶象的观念。有人会反问:“既然偶像是因缘暂时的假合,佛教破之都来不及,为什么寺院里还有那么多的佛像呢?”
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顾到佛教高深的哲理,另一方面也不能抹杀佛教以方便为法门,救度众生的作用。
哲理方面:佛教认为“佛像”是由木、石、泥土等材料(因),由人工(缘)雕饰而成的,拆之即无,没有不变的主体,所以本体是“空的”;而当初雕饰的工人若做成观音即观音,做成阿弥陀佛就成阿弥陀佛。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称它为“佛像”的东西,它的形状、称呼是“假的”,一尊佛像站在莲台上,你可以称它做阿弥陀佛,也可以叫它释迦佛。以上对事物的分析,在佛教前者称为“空观”,后者叫“假观”。
虽然佛像的本体是“空”的(拆之即无),形状、称呼是“假的”(可随意塑造、呼叫),但并不表示佛教否定佛像的存在。佛教在教人“空观”、“假观”之后,要我们用“中观”来认识佛像的价值和用处,那就是佛像可以使人兴起“见贤思齐”之心,令人生起仰慕效法之思。而且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修学的榜样,弟子尊敬老师也是应该的。拜佛还能消除自高我慢,扫清学佛的一大障碍。
另外,寺院里的塑像均有表法的作用。如一进山门,第一眼看到的是笑咪咪的弥勒菩萨,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想看到别人的笑脸,就要先对别人笑,这是做人;再看他肚皮很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旁边的护法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教育我们要对国家、对社会负责尽职;南方增长天王告诉我们:德行要增长,学问智慧、才艺能力要增长;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就是要我们善于学习,取长补短,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不要主观武断,自以为是。殿里供的诸佛代表我们的性德,代表本体,代表真如本性。菩萨、罗汉代表修德,教育我们要成佛必须修行。另外,如文殊菩萨表智慧,普贤菩萨表行愿,观音菩萨表慈悲等等。佛教的造像是道德和智慧的启发,不可与神祇相提并论,更不可瞎子摸象那样乱说是迷信。
方便济众方面:世上的人如果都有足够的智慧了解“佛像只是让人仰慕效法,使人见贤思齐”的话,那么就用不着佛像了。因为这时佛在每个人的心中,在清风明月里,在山光水影中,而每一块石头,每一根草,甚至每一片云彩,每一抹夕阳,何事何物不能当做佛像来想、来看?
但世上的人并不见得人人都是圣贤大智,他们不懂佛教这种圆融、伟大的思想,没有被他们看见的,被他们摸到的,他们就不肯信,就生不起仰慕效法之心了。不相信你叫一位老太婆把一块石头当佛像跪拜,她死也不会肯的。唉!芸芸众生,又有几个人懂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高深哲理呀!
因此,佛教为了救度广大的众生,所以不能单凭高深伟大的佛法来启悟聪慧明智的人;对于根器浅薄,愚钝昏昧的众生,则不得不用浅近的、世俗的道理来作为引导的桥梁,否则佛教就不能称作平等、圆融而伟大了。所以崇拜佛像的意义,在偶像所象征的真理,而并不在于偶像本身。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不设国旗来激发国民的爱国心?悬挂开国元勋的肖像,来启迪国民的仰慕心情?
禁止崇拜偶像??这个大概是给基督徒们催眠了吧!
哪一部经典里面,没有大众顶礼佛陀的情节?礼拜佛陀,是尊敬,是礼敬,岂可被浅薄的基督徒用个“崇拜”来代替??父母不需要礼敬吗?长辈不需要礼敬吗?师长不需要礼敬吗?伟大的人不值得礼敬吗?菩萨不值得礼敬吗?佛不值得礼敬吗?
不论所谓的原始佛教也好,部派佛教也好,哪一部里面敢反对礼敬诸佛?
再者关于造像,这里面有非常深并且广的原因在里面。就我所知道的一点点而说:
第一,佛上升忉利天说法回来,优颠王因为思念佛陀而造了第一尊佛像,佛遥知其意,而在忉利天宣说了造佛像的功德。在佛从忉利天下来的时候,佛像起身迎接佛,并互相问询,甚至佛对佛像顶礼,说佛灭度之后,要依靠佛像辛苦度众生。
第二,如果没有佛像,而只有经书、出家人,恐怕只有极少数的大众会知道佛教,了解佛教的恐怕更加凤毛麟角,更谈不上会有多少的居士了,即使有,恐怕也远远不及现在的万分之一。——你说佛像于度化众生有没有作用?既然有作用,为什么要反对他??
第三,佛像也可以记载下来佛显现的色身,让实修者在适当的时候,不至于见到佛却不知道,不认识。无论是不是佛教徒,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临终中阴身期间,都会有佛的形象在他的面前显现,如果没有佛像,谁会知道显现在面前的这个就是佛菩萨??而根据中阴身救度法,即使不修行,只有在中阴身能辨认出这些佛像,就可以当下成就报身。——如果离开佛像,这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你说佛像的功德大不大?
第四,一些修法中要做一些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行,这些修法,如果离开佛像怎么进行?怎么去观想佛菩萨??
当然上面这些理由,大多都是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说的。即使在小乘的角度,因为尊敬佛陀,思念佛陀,而绘画出佛陀的形象,刻画出佛陀的形象,这有什么过失?如同父母过失,孩儿思念父母而保留了父母的照片,经常拿出来观瞻、忆念、感恩,这有什么过失??
偶像偶像,不过是基督徒用泛滥的一个词语而已,工艺品点里面那个泥娃娃,小动物,那才是偶像。基督徒自己都搞不懂什么是偶像。
南传佛教一向以谨慎保守而立足。但是,似乎依据经典,不应该礼拜菩萨,任何圣者在成佛之前都不值得礼拜——那就是在谤佛。任何人成就佛果,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经过漫长的积累,渐渐地接近佛的功德、智慧、福德。而在他修行资粮的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教化世人、救拔世人、为世人指明修行的道路——简单的说,在成佛之前,他就是善知识,就是师傅。——师傅难道不应该顶礼吗?南传佛教也承认“善知识即是梵行的全部”,如此还不值得你礼敬吗?不值得你顶礼吗?这里的善知识,梵行的全部,无非就是北传佛教中的“菩萨”而已。所谓崇拜,是盲目、是愚痴,而此礼敬,是感恩,是尊敬,有什么过失吗??
《阿育王传》:“时弗那槃达有尼乾陀弟子,画作佛像而令礼拜于尼干子像。时佛弟子优婆塞者语阿恕伽王言,外道尼干子弟子画作佛像,令礼拜外道尼干子像。王闻瞋恚即便驱使,上及四十里夜叉鬼,下及四十里诸龙等,一日之中杀万八千尼乾陀子于花氏城。花氏城中复有尼干子,亦画佛像令礼拜外道尼乾陀像。时有优婆塞已告于王,王闻大瞋捉尼乾陀并其眷属以火烧杀。”
《增壹阿含》:“云何佛国境界不可思议?……如来身者,为是大身,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如来身者,不可造作,非诸天所及。……如来身者,不可摸则,不可言长、言短。音声亦不可法则,如来梵音,如来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非世间人民之所能及。如是佛境界不可思议
《十诵律》:“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应作,愿佛听我作菩萨侍像者善”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著一个故事:佛陀的表弟难陀(Nanda)在刚出家时,曾因思念俗家妻子孙陀罗(SundarI),而在石头上画下妻子的容貌,此时大迦叶正巧经过,问明原委後劝告难陀:「佛遣比丘作二种事,一者习定,二者读诵,汝今弃此自画妇形。」难陀听後默然不语。後来大迦叶将此事告诉佛陀,佛陀即告诫比丘,难陀因思忆妻子而画其形象是烦恼之举,因而规定比丘不应作画,作者得越法罪。之後佛陀更明确地说出:「不得画作众生形像,若画死屍或作髑髅像者,无犯。」
因为佛法是无为无相之法而佛传下来的经文教义是有为有相法不可能脱离世间规律,佛己不住世人们想见佛苦无慧眼便造出佛像代替
您说的是民间宗教:佛教+道教...?(著重祈福消灾)...
念佛往生是净土宗的事...
禅宗是自力成佛~念佛一声要漱口3天..而净宗是他力成佛~不可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