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16样传奇早点,决定了我能不能每天早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提到南京特色美食
就必然要提到各种小吃
就连名噪一时的 “秦淮八绝”
也都可以算作小吃类的
以前还有儿歌专门唱 金陵小吃 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
腊八粥、豌豆糕、荷叶乌饭炒元宵。
糖粥藕、糖芋苗,桂花酒酿小元宵。
豆沙条、马蹄糕,松子茶糕满街跑。
豆腐涝、火腿粽,韭黄春卷加年糕。
油炸干、状元豆,蛤蟆酥儿和火烧。
小刀面、大馄饨,油条水饺蒸儿糕。
什锦包、三丁包,枣泥馅心山药桃。
茶叶蛋、鸭肠汤,五香驴肉老卤干。
热老菱、烤山芋,冰糖葫芦煮荸荠。
五香藕、炒米团,还有百合绿豆糕。
不数不知道,随便一数真的是要吓死人
所以,不难想象到
南京人的早饭 会有多丰盛
从蒸儿糕、马蹄糕到赤豆小元宵
再从鸭油烧饼、牛肉锅贴到鸭血粉丝
不管是 甜的 还是 咸的 全都有
把南京人的早餐摆满一桌
绝对会有 满汉全席 的直视感,你信不信?
南京人其实口味和北方人相比
不算是很重
但食物同样注重鲜香
早上无论是来碗馄饨
还是要碗皮肚面
都是鲜香可口,永远吃不腻!
好多来南京的外地盆友
学会的第一句南京话就是“ 啊要辣油 ”
无论是早餐还是宵夜
能喝上一碗馄饨,真的 超级满足 !
以前南京喝的都是 柴火馄饨
馄饨里有淡淡的柴火味道
现在很多馄饨摊都已经改用煤炉或者天然气了
和港式的云吞不同
南京的 馄饨皮要薄,肉不能多
下出来,漂在锅里
一个一个的白嫩嫩的小鼓包
汤底则要鲜
加上榨菜、虾米、葱花……
最重要的是 一勺辣油 ,甩放!
一般都是店家自己熬制的 超级香!
提鲜提味!
加上辣油的馄饨 鲜度 可以提升好几倍!
南京人爱吃鸭子是出了名的
鸭血粉丝汤也是wuli大南京的特色美食
早上吃碗粉丝汤加满 鸭血、鸭肠、鸭肝
现在有的还会加入鸭胗等配菜
到底则分两种: 清汤和白汤
以前大多是鸭杂汤做底的
清汤以回味、金源为代表
后来也有店家用鸭子熬出的白汤做底
以鸭得堡为代表
两种各有各的特点
但同样都是鲜香的不行
粉丝在锅里迅速烫熟, 弹牙爽口
除了好吃以外
鸭血还能帮助人体 清理肠道 的功能
以前有个盆友问我
你们南京人一大早吃皮肚面
不嫌怼的慌吗?
没错, 一大早,南京的面馆就会围满食客
点上一大碗三鲜皮肚面配点辣油
坐在路边就 开huai了
皮肚要 足够松软 ,不能有腥味
面条最好是手擀的
小锅快煮
南京人大多偏爱 戗面
不能是那种烂烂糊糊的
要不然吃完不抵饱
汤底就用最普通的调料
但却能调出 鲜香的味道
这才是王道!
在南京提到牛肉锅贴
就不能不提到七家湾
南京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锅贴店大多店名里都有个 七家湾
其实也说不清到底哪家最正宗
草桥派和李记派 争了好多年到底哪家最好吃
个人口味不同,两家都各有特色
草桥的皮更脆
李记的内陷卤更足
金黄金黄的一个月牙形
牛肉够嫩,卤汁够鲜,皮要够脆
这可是入选过《舌尖上的中国》的
没尝过的一定要去尝尝看!
早上吃碗馄饨未免有点吃不饱
所以再配上一笼汤包
汤包和小笼包其实是有差别的
严格意义上小笼包 收口朝上
汤包 收口是 朝下的
汤包的皮比小笼包的 更薄
包含的卤子更饱满一些
但卤子的多少也是有讲究的
太多了容易破,太少了就失去了精髓
南京的汤包大多是 鸡汁汤包
鸡汁冻成皮冻
和精瘦肉馅一起包进皮里
虽然是纯肉馅的
但是,正宗的汤包吃起来 不会腻人
蘸着香醋
先开个小口喝卤子
然后再吃汤包
在南京吃最正宗的汤包
一定会配上一碗 鸡蛋丝骨头汤
有人叫胡辣汤,有人叫辣胡汤
胡辣汤虽然不是南京本地小吃
但是经过本地改良以后
南京人也是喜欢早上来一碗的
如果材料备的齐,也可以在家自己做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圆滚滚的丑橘
海带丝、千张丝、面筋、豆芽
再加上 花生碎、香菜
也有的地方会加 粉丝
芡勾的稠稠的
再来点辣油
酸酸辣辣的特别开胃
冬天早上喝一碗
浑身都暖和了!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cute225
虽然不如周边的苏州无锡人嗜甜
但南京人的早点里
可少不了这些甜甜的食物!
蒸儿糕绝对算得上是
南京小吃里很有特色的了
在其他地区,好像还真不太能见到
最早的时候都是挑着担子 沿街叫卖
一头是小火炉,一头是米粉等食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变成 小推车
好几个蒸筒一起冒着热气
蒸糕的师傅拿着 蚌壳 熟练的铲着 米粉
等个 一分钟左右 ,就能吃上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蒸儿糕用的是大米粉做的
吃起来口感非常 松软香糯
中间夹着芝麻的夹心心
但 不会有过分甜腻 的感觉
只有米粉淡淡的 香甜味
据说,最早的时候
人们会把蒸儿糕用开水化开成糊
给婴儿当辅食吃
所以得名“儿糕”
不但健康,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说到南京的糕点怎么能不提梅花糕呢?
据说梅花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到了清朝已经发展成人见人爱的 著名美食 了
梅花糕的名字 可是乾隆亲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梅花糕相对于之前传统的
还增加了 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
各家都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内陷除了传统的 豆沙、芝麻
现在还有 水果的、紫薯的……
梅花糕要吃 新鲜出炉 的
烫嘴的那种
放软了就不好吃了
外面 焦焦脆脆 的
里面的豆沙又绵又密
小元宵QQ的
明明 很烫嘴 但是忍不住多咬两口
当早餐或者下午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到南京的糕团
就不能不提到莲湖
莲湖的 五色小糕 可是 秦淮八绝之一
莲湖的糕团多是糯米做的那种
收银员给客人拿糕,分开两块糕
都是要小用下力气的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猪小丫0906
糕的种类也很多不仅仅有色彩鲜艳的五色小糕
还有 卷心糕、桂花卷、青团、马蹄糕
每一种都有一丢丢不同
有的加入了 桂花 ,有的加入了 豆沙
吃起来 软软糯糯 的
但不是粘牙的那种质地
以前也经常会有在 自行车后座上
绑一个玻璃箱子
边走边卖,好多小孩子 追着买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huanglv1997
配一碗赤豆元宵或者糖芋苗
开启一个 甜甜的早晨
腿妹以前真的觉得这三样东西没什么稀奇的
直到有一个外地的朋友来南京玩
吃了碗糖芋苗以后爱到不行连连夸赞
边吃边一通猛夸
才发现原来是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演明食志
糖芋苗、糖粥藕还有赤豆小元宵
这三样一般都是在一起卖的
无论是当早餐还是下午茶都超合适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美味方方
糖芋苗里的芋苗要 炖到烂烂的
被甜甜的羹汤包裹着
入口即化 ,甜到心里
糖粥藕南京人把粥念做 zhu
藕里灌米蒸熟
再加到甜甜的稀饭里 又糯又香
因为藕是有上市的季节的
所以不是全年都能吃到的哦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Kkkwokmona
还有赤豆小元宵
红豆熬成羹,加入小元宵
每一颗都 QQ弹弹的
早点有甜的也有咸的
但也有些食物可甜可咸
有的是因为南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
也有的就是个人口味偏好了
甜咸大战,打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停下来
乌饭很多南京人都是从小吃到大的
用乌饭叶染色后
乌饭米里有一股 淡淡的清香
也有喜欢吃白饭的,就叫蒸饭
图片来源于微博@哟笠晴
关于乌饭或者蒸饭到底 吃甜还是吃咸 的分歧
简直阻隔了腿妹和好几个朋友的友谊
我们的共识是肯定都是要 裹油条的
有的朋友说乌饭里要放糖和油条,吃甜口
油条本身是没有咸甜之分的
配糖吃有点像油果子
油条 脆脆的 ,饭是 糯糯的 ,超级好吃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十三点零
也有的朋友说油条是属于咸口
当然是要 放小菜
腿妹就是站吃咸这一队的
当然要是能加一个 鸭蛋
变身豪华套餐,那就更棒了!
图片来源于微博@奥利奥重度迷妹
包子当然也因为馅的不同
有豆沙、芝麻这些甜口的
也有大肉、素菜、粉丝这些咸口的
南北方差异到不大
这个就主要看个人口味了
喜欢甜口的人,大爱 豆沙馅 的
而且豆沙一定要 够细够甜
腿妹喜欢 肉包、素菜包
肉包的馅也很关键
馅的分量要正好还要嫩
肉馅还要带点 卤汁
把里面的包子皮都浸入味
素菜包的内陷要青
加上豆腐、木耳这些配菜
只要是可以选择的情况下
腿妹更愿意吃咸口的
和包子一样,烧饼也是由馅决定了口味
以前南京的传统烧饼是 鸭油做的
用鸭油制作的烧饼
层次分明,入口 又香又酥
现在不太常见到了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yqb_2000b
有豆沙的黑芝麻的桂花的 甜甜的
也有 葱油的、肉的
甚至还有 梅干菜、萝卜丝的
各种选择也比较多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南京小馋猫喵喵喵
但一样的是烧饼都要 够酥
横截面一层一层的
烤出来,香喷喷的
不会有半点油腻的口感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瘦了贰两
提到可甜可咸的早点
怎么能没有麻团呢?
是不是很多盆友以前都觉得麻团只能是甜的
浓浓的 芝麻馅
一口咬下去,内陷都会往外流
外面的表皮软糯,内陷甜腻
但其实麻团也可以吃 肉馅的
四川酒家的 肉麻团
腿妹真的是爱到不行
从小吃到大
每次跟家里人去吃笼汤包
门口再买几个麻团带回去当早饭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泥鳅鳅123
软糯糯的表皮包裹着鲜香的内陷
这口感是什么食物的无法取代的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烦不烦取个名字都被占
豆腐脑吃甜还是吃咸
这个就属于南北差异了
我们南京人一般豆腐脑都是 吃咸的
加点 榨菜、虾米、香醋
放点辣油
热乎乎的一碗
豆腐超级 滑嫩爽口
来上一碗配油条或者配烧饼
都是再适合不过
但是往南方去
基本上就都是想都不想选甜的
也有的地方咸的甜的都有
腿妹一直觉得
像我们平时会在甜品店会吃的豆花
应该就是属于甜豆腐脑的范畴了
我们南京人好像喝 甜豆浆 比较多
街边卖的也一般都是甜豆浆和白豆浆
卖咸豆浆的倒是真的不太常见
豆浆对于南京人来说
更像一种吃早饭时的饮料
讲真,以前腿妹真的没有想象到
豆浆还能 喝咸的
但据爱喝咸豆浆朋友说
咸口的豆浆真的是喜欢的人会 一口就爱上
不喜欢的人喝多少都接受不来
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
肯定都有喜欢的人
你更能接受哪个口味的呢?
赶快做出你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