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拇外翻怎么办?

拇外翻怎么办?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拇外翻怎么办?

拇外翻是指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是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拇外翻的发病明显增多。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各家报道不

一,总体为1:9~1:15。从物理检查的结果看,一般认为拇趾的外翻角(halluxabductusangle,HAA或halluxvalgusangle,HVA)超过20°可诊断为拇外翻。

病因拇外翻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

①穿鞋:穿鞋并不是引起拇外翻的唯一原因,但穿窄小、高跟的鞋被认为是引起拇外翻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②遗传因素:很多拇外翻患者有家族病史。

③足结构异常:足的某些结构异常,如平足症、第一跖骨过长、第一趾近节趾骨过长、第一跖骨内翻等均可发生拇外翻。

④其他:足外伤后由于得不到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跖骨骨折畸形愈合或第一跖趾关节肌力不平衡而发生拇外翻。

此外,一些全身性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病变破坏了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的正常平衡结构,在内部因素及外部力量的作用下,也可发生拇外翻畸形。临床表现和检查

1.查体:拇趾外翻后,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与鞋面摩擦形成滑囊炎,称为拇囊炎。

在第1跖骨头背侧突出并伴有滑囊炎者,又被称为背侧拇囊炎。

由于拇外翻后常常伴有足的其他部位病变,如锤状趾、跖痛症、小趾滑囊炎等,又有人称拇外翻为拇外翻复合体或拇外翻综合征。

拇外翻发生后将引起拇趾乃至整个前足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1跖骨头内收、旋前及抬高;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甚至发生拇囊肿;第1趾外翻、旋前(个别旋后);籽骨尤其腓侧籽骨向外侧移位。在软组织方面,跖趾内侧关节囊松弛,外侧关节囊挛缩,拇内收肌腱与屈拇长肌腱外侧头挛缩。前足横弓减弱或消失,前足增宽等。

2.影像学检查: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度

(1)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治疗

1.非手术治疗拇外翻的非手术治疗分为四部分。

①减轻局部压力,穿宽松的鞋。

②消肿止痛,对于已形成拇囊炎的患者,可理疗,热敷,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药物,减轻症状。

③使用矫形支具,对于轻度畸形的患者,可用硅胶制作的顺趾垫放置于拇趾和2趾之间,减轻拇趾的外翻,缓解疼痛。

但有可能对2趾形成挤压。也可使用夜间矫正夹板,将拇趾固定于内翻位。

但白天无法使用。

对于较重的畸形,支具不能永久地纠正畸形。只能延缓畸形的发展,缓解疼痛。

④功能锻炼。比如可用橡皮筋套住双侧拇趾向内牵拉。

2.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手术治疗总的目的是解除疼痛,纠正畸形,尽可能地恢复足的正常功能。在手术中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纠正拇趾外翻。

②切除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和拇囊。

③纠正增大的IMA,复位第1跖骨籽骨系统。

④稳定足的内侧序列。

⑤功能重建已有骨关节结构破坏的第1跖趾关节。

⑥调整跖骨头负重,处理所合并的外侧足趾病变。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拇收肌腱断端移位至跖骨头颈部外侧或采用跖骨头颈部截骨外移。

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大于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跖骨干或基底截骨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年轻的患者,多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年老患者,可采用Keller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应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活动受限、力量下降、残留不适感或术后复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