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桥是怎么设计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走出金沙县城关镇,翻过关门垭顺坡路一直下去,有一山麓,路分为左右两条。左边那条路有一座桥,跨楠木溪,名叫“小河桥”,经过平坝和石场通往清池;右边那条路也有一座桥横跨西洛河,名叫“袁家桥”,经过岩孔和鲁班通往茅台。袁家桥不过是普通一座石拱桥,人们看来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现在的金沙人根本不知道它有着一段值得记载的历史,据我们的网站技术支持人员刘彭提供的资料整理了一部分,供金沙的朋友们查阅。
袁家桥,原来的名字叫“新场桥”(这个不用说金沙的人都知道金沙原来叫新场,我在其他文章里提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坐落在金沙县城关镇的西北郊。清朝康熙初年由寓居黔西新场的湖南皮匠袁成禄创建。不久后,这座桥被洪水冲垮,来往的行人感到十分不便,袁成禄再次解囊重新修建。当时的黔西知州认为袁成禄仅仅以皮工手艺谋生,居然如此慷慨出资修桥,造福地方,“义周遐迩”,遂“表其门焉”,对袁成禄予以褒扬。人们为了纪念袁成禄,便将新场桥更名袁家桥。
后来袁家桥又遭洪水淹毁,袁成禄财尽力竭,然后由广东乐昌县令、康熙己卯(1699年)举人、黔西人任衡继续修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山洪暴发,再次冲毁袁家桥,金沙人民则集资修复,即是今天袁家桥的基本面貌。现将《黔西州志》和《大定府志》记载袁家桥的有关历史资料转录如下:
清乾隆甲子年(1744年)《黔西州志·卷之二、卷之七》载:“新场桥在城西北,皮匠袁成禄创建。两遭水圮,袁力竭,任衡成之”。“袁成禄、楚人,寄居州境新场,皮工生理。齿积金捐修石桥,两遭水圮,不惜重修,利济无涯。州牧旌曰:“义周遐迩”。清道光己酉年(1849年)《大定府志·卷三十七·俊民志·六》载:“袁成禄本湖南人,家贫,以制皮为业,徙于黔西之新场,家焉。已而其皮器大售,渐有余资。新场有桥,久圮,成禄出其余财修之。俄为水所坏,又修之。知州以“义周遐迩”,表其门焉。久之卒